發佈日期:2016年06月26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氣候變遷_新仙女木事件
課堂實錄:2016年06月24日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一個地球整體環境持續暖化的過程,怎麼會如此戲劇化地又造成高緯度大部分的地區冰雪面積大幅增加呢?這就是新仙女木事件,也的確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往往比故事還要精采,因此不只記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談及,院線片"明天過後"也將其改編為電影角本。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個涉及地層學、植物學、氣候變遷以及海洋溫鹽環流的精采故事,能給我們甚麼啟示吧!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26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學生實習活動_找震央
課堂實錄:20160624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尋找震央」在高一地科是十分經典的學生實習活動,涉及六十進位時刻計算、震波走時曲線圖判圖與作圖、地圖比例尺長度換算、圓規畫弧、以及速率-距離-時間三者的關係式運算。透過逐步完成技能操作,達到熟練地震波傳遞過程中相關知識。

學科知識內容不難,因此順勢加入龜兔賽跑的故事譬喻來說明符號的迷思,x-t圖與走時曲線圖的判讀差異比較,地震波假設等速的成立條件,與震央距震源距近似的適用情況。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18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海水的運動_波浪
課堂實錄:20160617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波浪這個單元在阿茜師當年是高一學生的時候,阿茜師的地科老師金老大就讓我們在課本做筆記,寫出淺水波傳遞波速的簡化方程V=(gh)^0.5,二十幾年來在高一地科的課程中透過「波速與水層厚度有關」來估算海嘯傳遞,或是用來連結波浪與海嘯這兩個現象,引入公式來協助解釋課本內容,可說是為了達到有效教學所常常採用的方式。此舉若有幸遇到仔細追問的學生,就必須在課堂上或課後稍微介紹數學上"近似"的概念,阿茜師也將相關的說明穿插在影片當中,提供有興趣的同學更深入的探究,學海無涯,祝大家優游自得。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16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海水的運動_西方強化
課堂實錄:20160613 一忠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流體力學是古典物理的一部分,在早期鮮少放入高一地科課程當中,以往海洋學的內容僅止於溫度與鹽度的分布,或者是針對三種海水的運動型態,包括洋流、波浪與潮汐,在現象上的說明與彼此差別的介紹。自從教科書開放,有部分版本選擇在課文中引入海洋動力學的知識,阿茜師也得以有機會在課堂練習這方面的講述,在高一的課堂上如何在不使用過多數學方程式,同時將超出高中範圍的物理概念用簡單的闢喻去類比,例如:用「整體質量相對於轉軸的緊密程度」來代表轉動慣量、用「流體的旋轉度」來代表渦度,是將近六年來上了72遍的成果。而對於每一位上過阿茜師太陽系演變科氏效應的同學來說,這是一堂整合過去知識,將其應用解釋新現象的機會。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08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二地科 應用溫鹽圖解釋水團分布與溫鹽環流
課堂實錄:20160604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王道還先生曾說:「講解科學本身就是在參與文化建設,講解科學必須要發明說法,發明隱喻。」
身為一位科學教育工作者,雖然我總是在傳遞科學家的貢獻,但是在傳遞過程中透過自己發明的說詞以及選用的比喻,也能對這世間有所貢獻,是阿茜師從事教職能從中獲得莫大生命安定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溫鹽圖的學習上,同學往往容易把縱軸視為垂直水深,而在詮釋圖片的時候發生錯誤。拜現代科技之賜有了GPS逐時定位圖的產出,使用者多心知肚明時間軸是往前的,但在解讀畫面時卻能以所處地點改變為主。引用類似的想法來進行溫鹽圖的教學,得以忽略測量過程中深度的增加,而將重點聚焦在溫度與鹽度的改變。透過師生互動察覺到,即使授課班級為高一,仍能對於高二課程有頗為良好的學習成效,是一次不錯的教學紀錄。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05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課堂問題討論 空氣運動受力情形
課堂實錄:20160604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地面風是國中課程內容,到了高中新增了高空地轉風,重點放在空氣的受力情形究竟如何造就最後的風向與風速,同學們往往很糾結在風場調整的極短暫的過程,而阿茜師則認為關鍵在於不同情境風場的區辨能力。感謝課堂實錄中關鍵同學點明了判斷宗旨,也就是「由科氏力造成風向偏離原氣壓梯度力方向的程度,來反推磨擦力的效果」,是本堂課的亮點。十道題逐步拆解與組合本單元的概念,念茲在茲的都是該怎麼做可以讓同學學得更好,最後把流體的摩擦力當成延伸題目,提供給有心更進一步鑽研的妳。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04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課堂問題討論 絕熱系統的空氣塊與非絕熱系統的氣團
課堂實錄:20160603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本堂課同樣也是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延續之前的待解問題,說明若為絕熱系統,空氣膨脹會降溫,收縮會增溫,任何大小的空氣塊,皆滿足此大氣熱力學原則。若為非絕熱系統,空氣受外界熱源加熱因而膨脹,也可因將熱傳遞給外界而收縮,常見於氣團。希望透過兩種情境比對的設計,讓同學們可以在更高的角度去觀察學科知識在詮釋現象時,該如何下判斷,而非只在兩種矛盾中無所適從。

發佈日期:2016年06月04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課堂問題討論 大氣變化之潛熱釋放與膨脹降溫
課堂實錄:20160527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這部影片所呈現的師生問答角色對調,老師提問,刺激學生思考想出答案。阿茜師分享經過安排的思考脈絡,藉由每一個問題的提問來逐步引導同學們進行思考。主要問題如下:

(1)大氣中水的相態變化所涉及熱量的釋放,究竟是多大的能量?

(2)甚麼樣的環境變化會使得空氣塊做有效的溫度變化,以達到凝結?

(3)承上題,為什麼這樣的變化通常是伴隨空氣塊做上升運動?

(4)最後留下一個伏筆,在空氣塊做上升運動而膨脹冷卻,但是生活中又常聽到空氣受熱膨脹,這兩者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發佈日期:2016年05月09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課堂問題討論 板塊構造學說在聚合型邊界的應用
課堂實境:2016年05月06日 一信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在高一地球科學課程內容當中,將三維空間投影到二維畫面,除了星座盤,常見的就是震源­深度在地表的投影。同學們如果在高一清楚了這種表達方式,對於高二課程涉及地質圖與岩­層位態的學習,會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地殼與板塊的區別,除了直接描述地殼­為何,板塊又是如何之外,感謝同學提問:"何處是不同地殼的交界?”,透過這個問題的­解說,也間接助於同學體會板塊邊界的特色,以及板塊與地殼的差異。最後感謝信班同學豐­富肢體語言的呈現。

發佈日期:2016年04月18日
授課教師:阿茜師
授課主題:高一地科 課堂問題討論 地球大氣的演變
課堂實境:20160321 一忠
善良結緣,點滴茜心:
地球大氣演變的過程,在論及初始大氣如何喪失,"太輕"是一個很直觀太好用的解釋,但也容易與後續的學習發生衝突。選擇從動能與重力位能的詮釋角度切入,一方面解除前述迷思概念,二方面為太陽風扮演型塑大氣演變的角色來鋪陳。最後從地球氣溫結構的今昔相比,與地外星球之大氣結構做尾聲,從地球上學習到的科學經驗,不只能穿梭漫長的地球歷史,也能帶得走到地球以外的地方,而那是學生們未來要面對的世界。